
岳塘新闻网11月1日讯(通讯员:郭艳)倡导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是近年来岳塘区板塘街道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湘潭市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板塘街道新农村作为试点,认真探索,创新举措,积极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全面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
创新处理机制,强化“三次分类”
新农村探索出垃圾分类处理减量“三次分类”模式:村民自主“第一次分类”,即由村民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分类投放到垃圾桶,对厨余垃圾等易腐垃圾则进行沤肥处理后用来种菜养花,从源头开始垃圾分类减量。保洁员进行“第二次分类”,即由村级保洁员每两天到各户上门收集垃圾,将可回收的垃圾送到分拣中心进行回收处理,将有害垃圾存放到分检中心,将不可回收垃圾投放到垃圾箱转运到垃圾站。大件垃圾“第三次分类”,即对居民废弃的旧家具、旧农业生产工具,由村级保洁人员预约上门服务,将大件生活垃圾统一托运到村级大件生活垃圾分类分拣中心进行处理。
实施付费机制,强化管理水平
为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新农村成立了农村人居环境理事会,同步实施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付费服务机制,通过“四议两公开”明确了收费标准、资金使用范围和监管机制,并列入了村规民约。今年以来,新农村共收取260家农户、门店垃圾服务费,除减免对象外,收取率达100%。
健全责任机制,强化监督考核
街道成立了垃圾分类领导小组,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加强部门协调,压实责任。村干部按分片包组原则,每月组织人居环境理事会成员对农户开展庭院清洁和垃圾分类评比,对分类不规范的户主进行宣传教育,将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情况作为考核村级保洁员工作成效的一项重要内容,激励保洁员履职尽责。
责编:朱维
来源:岳塘新闻网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法华山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山市晴岚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昭潭
“我”和岳塘的故事|蔡蔡和大乔:返乡青年 逐梦“绿心”沃野
“我”和岳塘的故事|朱大可:深耕岳塘 开拓创新 成就电气“小巨人”
岳塘区“我爱湘潭我的家”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主题活动暨“活力湘潭 快乐走娃”活动启动
文旅新区 多彩岳塘丨在七星桃花源遇见“世外桃源”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区:欢天喜地闹元宵
下载APP
分享到